《星鸣特攻》开发者替Bungie《马拉松》求情,“才露脸游戏判死刑不公”,玩家不买账

近期,索尼旗下3A大厂Bungie的“搜打撤”游戏《马拉松(Marathon)》玩法正式公布。虽然人们对它充满了期待,但这却可能是索尼旗下“开局最惨”的3A游戏之一。

一方面,作为索尼12款网游仅存不多的果实之一,《马拉松》的“搜打撤”玩法刚好走入了腾讯布局了多款产品的赛道,有被腾讯产品矩阵围剿的可能。另一方面,玩家社区已经将其与索尼上一款惨败的《星鸣特攻(Concord)》进行比较。

为此,前Firewalk Studios(《星鸣特攻》研发团队)高级视觉特效美术师Stephan Williams发帖,呼吁玩家给这款尚未上线的游戏一个机会,更重要的是,对参与该游戏研发的开发者多一些理解与共情。

他在帖子中指出,“看到 Reddit、YouTube 和 Twitch 上关于《马拉松》是《星鸣特攻》2.0 的评论后,我只是想分享一下一个四十岁的人在将自己生命的很大一部分奉献给制作游戏后有何感受。”

Williams也承认,“很多玩家都知道《星鸣特攻》以及那个项目发生了什么,《星鸣特攻》未能激发玩家的兴趣,这一点非常明确。看到我们的项目失败并成为许多人的笑柄,这令人非常痛苦。没有人比那些投入时间、希望能娱乐全球众多玩家的人感觉更糟。我不是在寻求怜悯,甚至不是同情,因为毕竟这就是游戏的本质,要么赢要么输,成功的空间非常小。我冒险了,然后失败了。”

只不过,他也表示,自己参与了《星鸣特攻》的工作,并尽了最大努力。“我们做得不够好,请不要因为我们的错误而惩罚其他人。我们都是人类,都在努力创造特别的东西,《马拉松》也不例外。善良一点,冷静一点,因为游戏就是为了好玩。”

人们之所以对《马拉松》不看好,除了玩法不够吸引人之外,其定价方式也跟《星鸣特攻》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付费游戏,且加入了内购。Williams认为,在游戏还没有推出之前就称其为失败,实在是太离谱了。

但很不幸,对于前《星鸣特攻》开发者的言论,玩家社区显然不买账。甚至有玩家怀疑Williams是从《星鸣特攻》团队离开之后加入了《马拉松》团队,抑或是后者团队伪装成《星鸣特攻》开发者“卖惨”博同情。

最后,大量的不满不仅让开发者被迫关闭了评论,玩家们甚至专门开辟新帖讨论此事。

比如绝大部分同行认为,《马拉松》与《星鸣特攻》之间的关联越少越好,开发者发声并不会改变持负面看法的人,反而会提供更多口实。而且,即便是游戏还没有发布,但玩家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哪怕这个看法是错的,他们依然有这个权力。

据玩家们透露,《马拉松》最初公布的时候是一款科幻恐怖射击游戏,但公布的玩法却变成了一款并没有太大特色的“搜打撤”。有玩家更是对整个赛道提出了质疑,“很显然,所有大厂都在试图成为第一个成功的3A级搜打撤游戏,但我并不知道这个赛道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来支撑。”

甚至有网友说,“在游戏发售前推广游戏是他们的工作,真正离谱的是,他们觉得玩家愿意花钱买一款看起来没什么意思的游戏,并寄希望于它好玩,这很奇怪。随便一个开发者说,‘我们在这个项目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应该会喜欢’,但真正被允许与社区沟通的开发者绝对不该这么说话,因为这会让人反感。”

对此,有人回应称,“似乎很多游戏工作室都养成了对消费者理所当然的态度。游戏行业很奇怪,在这个行业里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却仍然搞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至于“游戏还没发售前就成其为失败很离谱”,有玩家反驳说:“为什么这么说?游戏是视觉娱乐,如果人们不喜欢美术风格或展示的玩法完全可以表达出来。我看了直播,感觉很一般,它的角色不像《星鸣特攻》那么丑,但也没有任何独特或创新的元素。如今游戏市场竞争极其激烈,仅仅表现平平、和现有游戏不相上下是不够的。”

站在开发者的立场,那种把项目当成自己孩子的感觉可以理解。但站在玩家角度来说,他们并不在乎,也不应该在乎开发者为一个游戏投入了多少精力,“他们只关心自己有多享受这款游戏,以及有多想继续玩下去。你可能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失去房子和孩子来做一款游戏,这非常可悲(也非常愚蠢),而且,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就有责任去喜欢或者购买这款游戏。”

很显然,并不是买过、玩过一款游戏,才有资格评论。

有网友说,“这就像是批评人们说,‘你没玩过这个游戏,所以你什么都不知道’一样,好像非得亲自玩过游戏才能指出诸如糟糕的对话和垃圾文案,或者亲自体验一下那种看起来枯燥又浅薄的简陋玩法似的。人们有时会误判一款游戏吗?会。这种情况常见吗?不常见。”

甚至有人开玩笑:他的这个说法可以理解为,“请先花钱购买,然后才有资格评论,因为我们已经拿到了你的钱。”


转载自:GameLook 侵删

15次浏览